-
2016-12-09 10:00
导语:灵根人人具足,但有的能结出硕果,有的却成为祸根,原因何在?孙悟空的成佛经历与深山“四操”的可悲下场向我们揭示了培育灵根的重要性
-
2016-12-02 19:16
在经历了“神狂诛草寇”之后,孙悟空内心的恶念膨胀,有可能跟他的本体分离了,幻化成了一个独立的妖怪,也就是应运而生的六耳猕猴。所以孙悟空是什么模样,它就是什么模样;孙悟空拿什么武器,它就用什么武器;孙悟空头上有紧箍儿,它的头上也必然有紧箍儿。——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一个邪恶版!
-
2016-07-15 14:30
宋金元时期,是中国道教史上所称的“新道教”兴起时期,所谓“新道教”,其派别说法不一,张广保《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》(生活、读书、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)一书《引言》认为,包括兴起在当时中国北方的太一教、真大道、全真道和在南方流行的净明教、内修南宗五大教团。
-
2016-07-15 14:24
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愧如璀璨闪耀的金石,随着时间的移逝却愈加迸射出其光彩。诞生于明代的神魔长篇小说《西游记》就是这样的作品。它的艺术世界奥妙奇方,纵绝千古,其取经故事的构撰也是奇巧多变,百端迷离。其间的九九八十一难,大小共四十一个遇险解难故事
-
2016-07-15 14:21
《西游记》以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,以师徒合作、团结,历经磨难终于修成正果结束全书。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着师、徒之间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,通过师之教育使徒弟终有所成。所以,它又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小说,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。
-
2016-07-15 14:18
《续西游记》一百回,明代出现的《西游记》三部续书中规模最大的一部(另两部为《西游补》和《后西游记》)。《续西游记》最具创作特色的是,本书之写作是作者依据个人对《西游记》基本思想意旨独特理喻的基础上进行的,从中可窥知明人对《西游记》其书的一些真实观点
-
2016-07-15 14:14
打开《西游记》,我们不能不为其中无所不在的天界佛国的幻想描写而惊叹。正因为《西游记》取经故事的宗教性质,于是便引起了人们不少误解,有了“谈禅”、“讲道”、“解易”等诸种说法。但是,假如我们透过天界佛国神话世界的表面现象,而深入到作品的精神内核的话
-
2016-07-15 14:01
唐僧师徒一路艰难到达西天,如来褒奖一番,让去阿傩、伽叶处取经卷。谁知二人竟伸手向唐僧索要“人事”,唐僧说“来路迢遥,不曾备得”,二人阴笑一阵,便以无字经冒充。唐僧师徒全然不知,捆起一堆白纸便放马还家,如果不是有位燃灯古佛热心,唐僧师徒这趟取经兴许就白跑了一趟。
-
2016-07-15 13:58
现存所有的《西游记》明代繁本刊本,全都没有注明作者姓名。现存最早的繁本刊本世德堂本卷首,载有陈元之的《刊西游记序》,其谈到《西游记》的作者时这样说:“《西游》一书,不知其何人所为,或曰出天潢何侯王之国,或曰出八公之徒;或曰出王自制。
-
2016-07-15 13:55
自南宋以来,曾经雄霸一时的汉唐盛世一去不返,原本强盛的中华民族渐次走向孱弱,到了近代,以至于任人欺凌。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,但其中无疑具有民族性格的因素在内。因此,不少先哲便针对民族性格中的劣根性进行探讨,提出自己的见解,并努力寻求解救的办法。